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4, Vol. 28 Issue (5): 91-96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4.05.019
境外学术交流     
中美档案馆建筑文化比较研究——兼读《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
聂云霞1,2, 向彩霞1, 龚姗1
1 南昌大学历史系 南昌 330031
2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Research on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Archives—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Comparison Perspective
Yunxia Nie1,2, Caixia Xiang1, Gongshan1
1 School of History,Nanchang University of China,Nanchang,330031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China,Wuhan,430072
 全文: PDF(635 KB)   HTML
摘要:

每一幢建筑都是对当时建筑文化的一种折射与反映,通过对建筑外形及其功能的分析与探讨,能了解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社会文化。本文旨在以《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为指导,对中美档案馆建筑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异同的原因,对未来我国档案馆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档案馆建筑文化比较设计规范    
Abstract:

Each building is a reflection and reac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about the times, we can understand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social culture of this peri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s’ shape and function. In this paper we will make the “ standard for design of archival buildings JGJ25-2010” as a guide to hav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rchiv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making a prospect about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archival building.

Key words: Archives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mparison    Design Specifications
出版日期: 2017-11-17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聂云霞
向彩霞
龚姗

引用本文:

聂云霞, 向彩霞, 龚姗. 中美档案馆建筑文化比较研究——兼读《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J]. 档案学研究, 2014, 28(5): 91-96.

Yunxia Nie, Caixia Xiang, Gongshan. Research on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Archives—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Comparison Perspective.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4, 28(5): 91-96.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4.05.019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4/V28/I5/91

[1] 潘忠诚,莫深明等.美国国家档案馆建筑印象[J].建筑学报2002(2):61-63.
[2] 百度百科. 庑殿[EB/OL].[2013-05-14].
[3] 李峰,刘原平.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63-64.
[4] 乌进高娃. 对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之体会[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2):34.
[5] 百度百科.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性[EB/OL].[2013-05-14].
[6] 百度百科. 皇史宬[EB/OL].[2013-05-14].
[7] 石山,饶柏先.湖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馆库建设问题[J].中国档案2009(6):38.
[8] 张爱国,杜宏图.天津北辰区档案馆新馆开馆[J].兰台世界2010(6):36.
[9] 谭静宇. “三新二意”铸就当代中国档案馆建设典范—深度解读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J].中国档案,2013(3):22.
[10] 佚名.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简介[J].中国档案2013(3):81.
[11] 王贞辉. 浅谈西方建筑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J].魅力中国2009(20):103.
[12] 贾荣香. 美国建筑文化的精神向度[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4):8.
[1] 苏君华, 李莎. 论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合作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36-39.
[2] 刘婧, 周耀林. SoLoMo理念在档案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53-57.
[3] 宋蕴堃, 宋欣玉. 档案馆公共服务效果调查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71-74.
[4] 丁宁. 参与治理: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模式的创新[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81-85.
[5] 马振犊.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及其开放利用[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86-89.
[6] 徐华, 薛四新. 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研究框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90-93.
[7] 薛辰. 档案馆移动服务方式与模式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94-98.
[8] 王玉珏, 杨太阳. 法国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03-109.
[9] 周枫, 杨智勇.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以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103-106.
[10] 沈显明, 姜莉, 王书静, 张爱军.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档案馆绿色评价体系的研究探讨[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113-118.
[11] 倪代川, 金波.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动力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97-102.
[12] 黄丽华, 宋华, 方巍森. 基于社会服务的档案微信平台应用调查与分析——副省级以上档案局(馆)移动档案馆建设调研报告[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3): 49-53.
[13] 王根发, 张浩. 基于云存储的数字档案馆文件安全保护机制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2): 110-114.
[14] 尹培丽. 档案馆口述资料收藏的法律适用[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6): 50-54.
[15] 李茂茂, 王玉斌. 国内档案馆领域微信应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6): 62-68.